面向未来的文化延伸——第六届博协大会暨“博博会”印象

  • MPR
  • 时间:2020-12-21 14:50
      身着清朝服饰、寓意“壮美”——11月23日至26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4年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上,故宫吉祥物“壮壮”“美美”首次与公众见面,并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更多精彩在此上演——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与“博博会”在厦门首次同期、同地举办,博协会员代表济济一堂,300余家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及亚太地区、欧洲等地的博物馆、相关文化机构及国内外企业参展。三天半的展期内,观众人数达7万多人次,近80场研讨会、主旨发言、文化讲座、项目推介,为中国文博文创行业的交流、为民众更为全面地认识博物馆与文创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点亮智慧博物馆

       团体会员数量翻番,专业委员会增加至35个,承办国际博协第二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展不同类型培训,举办学术年会及研讨130余次,组织实施科研课题近20项,编辑出版学术论著近20部,举办了三届“博博会”……在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博物馆协会首先回顾总结了过去6年的工作。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所说,中国博物馆协会还协助承担了博物馆评估定级、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等多项博物馆领域的重要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支撑,为推动博物馆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博物馆协会也承担着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的秘书处的职能,为提升中国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是此次“双会齐开”的重点。本届“博博会”的主题为“博物馆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124家文博机构展示了各自展览、出版、科研、技术、公共教育、艺术衍生品等方面的成果,182家参展企业涵盖博物馆高科技产品开发、展陈设计搭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文物修复、文化传播等几十个门类,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科技企业将一批可以应用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先进理念、高新技术与产品带到了博物馆人面前。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示范专区,展示了智能展柜、环境监控多因素传感器等40余种科技产品。首都博物馆的“书画生物揭展剂”、上海博物馆的“视频人脸预警及检索系统”、透明显示屏、立体文物魔卡……众多高科技及产品成为展会的亮点所在,科技已然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助力。

       一方面,借助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服务理念都“活”了起来,既增强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也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和简单运用,加上对博物馆自身特点的个性化开发不足,也使得一些博物馆给人以“千馆一面”之感,博物馆网站几乎都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者,尚未实现信息深度互动。再度当选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博物馆应当加强与技术公司的合作与研究,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跟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尝试构建智慧博物馆——在全面互联的网络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更彻底的感知、更广泛的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以智能化运作体系创造新价值,有效融合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的优势,弥合信息断层,发挥博物馆更加突出的社会功用。

激发内在驱动力

      “把博物馆带回家”,是观众的心愿,也是博物馆人的实践。近年来,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相关创意产业的发展,成为博物馆盘活馆藏文物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成果惠及于民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截至2013年底,其研发的故宫特色文化产品达6746种,每年研发的新产品300种以上。

       “博博会”又是各个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萌物”大聚会。除了社会热议的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官帽雨伞,苏州博物馆的“国宝味道之秘色瓷莲花碗曲奇饼干”,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王”与“王妃”的萌娃人偶不倒翁、上海博物馆的立体剪纸等,都成为了“博博会”上最能勾起人们消费欲望的亮点。许多文创产品还参加了“博博会”举办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在文创产品评选展示区、大赛展示区和综合展示区集中亮相,热闹非凡。

      无疑,博物馆与文创产业的联姻,掀起了文创产品的营销热潮,但无论是文物的高仿品,还是由文物衍生出的创意产品,都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对此,宋新潮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不仅仅是一种商品,还是一种教育的工具、文化传播的媒介,因此需要立足于馆藏文物本身,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和设计师的加入,发掘蕴藏在文物中的造物思想,并转化为时代创造,才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随着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在日益加快,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也日益凸显,以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博物馆协会的35个专业委员会在会员代表大会开幕之后均各自召开了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其中,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议颇为引人注目,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经验分享、中美博物馆教育交流研讨会等,让更多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分享到先进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教育活动实践经验。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说文解字》项目,以多媒体的方式形象阐释了汉字的产生和书体的流变,既体现出公共教育的生动性,又不失文化的深度,令人赞叹。

       当下,中国的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博物馆展览展示、教育活动等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区域、国际间的交流必将更加广泛深入。无疑,在各国日益重视本土文化传统的环境下,面对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回望传统的以实物陈列为主的博物馆,又站在了革旧布新的节点之上。(《人民日报》记者徐红梅 2014年11月30日12版)





2014-12-2

编辑:南瓜



分享到: